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云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云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25 11:03:36

       一、“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的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成效明显。“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累计安排省级资金 5.15亿元并争取中央资金2亿元,拉动地方投入30多亿元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县市以上体育场馆建设覆盖率达70%、乡镇体育设施建设覆盖率达60%、行政村覆盖率达70%,新建全民健身路径529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余名,建成覆盖省、州(市)、县三级的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青少年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组织网络日益规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体教结合取得进展。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云南省首批立项建设的省级特色骨干高职院校。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人群健康素质有效提升。至“十二五”末,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31.50%,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为91.8% 。我省运动员取得国际比赛第一名25个,国际青年比赛第一名6个,在第30届奥运会上夺得2枚金牌、1枚铜牌,实现云南本土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夺得国内大赛(锦标赛、冠军赛)第一名56个。成功举办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和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云南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市场主体培育初见成效,高原体育基地群框架基本形成,体育服务功能逐步发挥,体育消费日益增长。2015年10个体育旅游产业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足球改革稳步推进。体育彩票总销量243.50亿元,计提公益金67.59亿元,连续5年体彩销售西部排名第一。体育文化对体育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体育对外交流不断深化,体育行风切实转变,体育系统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明显加强,体育法治、科研、人才培养、教育和宣传等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2015年以来,全省体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增强体育行业自信,深化新常态下体育重要性愈加凸显的认识,增强体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育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举措不断创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竞技体育的潜力和优势得到进一步挖掘提升,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在国家层面推介体育旅游、以赛事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国家足球训练基地落户云南工作全面启动。各项体育工作的务实创新举措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闯出一条云南体育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进我省体育“十三五”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云南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加速期。体育管办不分、政社不分、社事不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体育社会化水平不高,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不健全,制约体育发展活力。这些体制机制问题在云南不同程度存在。云南“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以及历史欠账较多等特殊省情导致体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旧突出。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是云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群众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建设目标任重而道远。竞技体育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传统特色优势项目发展不够,新的特色优势项目培育不足,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深化,发展方式亟需转变。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开发不足,尚未形成云南体育产业的龙头和引领企业,产业消费偏低。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快速发展的体育工作需要,包括教练员在内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缺乏,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全省体育部门和体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与新常态下体育工作新要求差距较大,各级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还不够强,发展意识、创新意识、问题导向意识和担当精神、奉献精神还有差距,推动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体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消费列入国民经济六大新的增长点之一,体育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凸显;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启动,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新任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战略为体育改革注入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发展将持续改变体育运行方式,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全方位的互动效应,为体育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交织并进,为体育各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技术新引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发展战略为我省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重大机遇。云南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及《云南省足球改革实施方案》等一批制度措施的出台,为体育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体育社团改革整体推进将进一步消除制约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体育组织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将快速提升。深化云南竞技体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将推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实现新的发展,青少年体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提升,以竞技体育发展为引领,促进体育全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将逐步显现。清醒认识“十三五”体育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机遇,需要全省体育部门充分树立行业自信,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有为,顺势而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体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

       (四)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部署要求,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三个定位”发展战略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发展作为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体育工作改革发展,提升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夯实体育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水平,发挥竞技体育对体育发展的引领作用。培育具有本土优势的体育产业体系,支撑体育健康发展。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促进体育科学发展,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五)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体育为民利民惠民宗旨,以努力提升全省人民健康水平为体育工作根本遵循,促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使全省人民共享体育发展的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准确把握我省体育发展的自身特点与内在规律,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服务云南“三个定位”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地区、城乡之间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破除影响云南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坚持以竞技体育改革发展促进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促进体育发展从行政指挥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探索形成云南特色体育发展之路。

       ——坚持科教兴体。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化趋势,更加重视科技、教育、人才在体育发展中的决定性、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努力提升科学健体、科学训练以及体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依法治体。强化法治观念,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建立健全云南地方性体育法规,将体育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保障公民体育权利,为体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战略部署上,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并向基层延伸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廉洁体育建设,加强体育队伍思想政治和行风建设,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为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政治保障。

       (六)主要目标

       ——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能力显著提高。竞技体育深化改革,总体水平得到提升,科研对体育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足球改革务实推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整体推进,开辟职业体育发展新途径。创新发展方式和路径,体育产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助推云南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成效明显。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到2020年,县级以上体育场馆实现全覆盖,乡镇和行政村基本体育设施均等化显著提高,新建城市社区普遍建有“15分钟健身圈”,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全民健身数字化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并发挥作用。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效转变,总体竞争实力显著提升,竞技体育引领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按照“强化、新建、调整、理顺、归类、联办”的“六个一批”整体思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竞技体育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后备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上取得更多奖牌,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振精神,凝聚力量,坚定信心。

       ——云南特色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明显提高。体彩销售稳中有进,体育发展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全民健身服务业为基础,以突出区位优势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体育科研、体育精品赛事、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为重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新业态培育效果显著,人均体育消费明显增加,体育产业聚合释放的“绿色经济”效应明显提高,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体育文化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用充分发挥。加大对沿边地区和口岸城市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与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的一大批体育品牌赛事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体育对外交往的领域和途径进一步拓展,以体育对外交流促进云南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成效显著,体育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七)基本理念

       ——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体育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激发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体育院校、体育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各项体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竞技体育为引领的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区域体育联动发展。注重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同步发展,确保体育发展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行业绿色低碳优势,更大程度地将云南自然生态资源和体育运动相结合,开发和培育形成户外绿色运动项目体系,挖掘体育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潜力,以体育的“绿色化”特质更好地服务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发展战略。

       ——开放发展。加强体育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深化与国际体育的交流合作。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独特的高原体育训练和赛事合作为平台,扩大云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服务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战略。

       ——共享发展。完善体育共建共享机制,实施体育精准扶贫攻坚,着力全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满足全省群众不断增长的普遍性体育需求,更加重视少数民族特别是“直过”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增强体育发展活力

       (八)加快体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推动政社分开、政企分开、事社分开、管办分离,推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由事务管办型向政务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制定体育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在推进建立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机制中,同步完善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配套政策。支持由市场和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承担有关体育服务事项,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式体育服务供给和保障体系。

       (九)深化竞技体育改革。重点在竞技体育项目管理、设置、布局、项目发展、后备人才培养、潜优势项目培育以及激励保障措施等方面推进改革创新,增强体育发展的牵引力和源动力,全面提升我省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实力,形成以竞技体育为引擎,促进体育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探索职业体育发展路径。研究制定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相关政策,以政策保障为引领,利益驱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引导、培育、扶持体育社团、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激发发展活力。以足球协会为先导稳步推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改革,同步推进网球、高尔夫等项目职业化发展的改革试点,鼓励、扶持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尝试职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体育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和规范职业体育发展环境。培育和引进“三大球”等群众喜爱的职业体育队伍和赛事落户云南。鼓励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推动形成职业联盟,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

       (十一)推进足球改革。按照《国家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云南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管理、基本建设、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基础保障、服务、引导和监管作用。对接中国足协调整改革,加快推进省足球协会改革,研制出台我省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力争国家足球训练基地落户云南。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足球公开邀请赛”办赛层次和规模,打造全省业余足球联赛品牌。云南本土职业足球俱乐部争取实现冲甲目标。推进“云南省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统筹发展青少年足球,创新发展职业足球,普及发展社会足球,建立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专业足球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四级训练竞赛体系,扩大足球人口,力争多出人才以夯实我省足球发展基础。在省级体彩公益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足球专项经费基础上,推动建立全省足球发展基金,完善足球投入机制。积极申办足球世界杯亚洲区12强外围赛中国队主场,为中国足球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十二)创新体育场馆运营。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接,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探索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激发场馆运营活力。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的机制和标准,健全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十三)加快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突出体育发展促进全民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导向,创新思路,打破“一个标准”配置资源禁锢,按照“强化针对性,体现适用性,提高利用率”要求,加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针对各地区尤其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需求和兴趣特点配置体育资源,着力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建设。打造形成一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

       (十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为抓手,全面落实省政府惠民实事体育任务,建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绩效跟踪、监督检查机制,形成清晰的分级事权明细单,突出各级政府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聚焦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体育资源配置薄弱环节及空白区域,加强统筹协调,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县域体育场馆全覆盖,乡镇、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推动落实国家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体育场馆及设施建设投资结构。坚持建管并举,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推进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强化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设施配置,大力支持、指导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场地,结合实际,整合资源,打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

       (十五)推进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工程”,创新建立激励和利益驱动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体育社会组织,逐步建立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和工作保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逐步形成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社会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向社会免费提供体育咨询、健身辅导等服务。到2020年县及以上体育协会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十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推动全民健康,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强化体育赛会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以体育赛会促进体育健身,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推动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等重要赛会为引领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各地举办自行车、马拉松、游泳、登山、徒步、帆船、漂流、滑翔伞等户外健身项目和运动赛会。支持各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射箭、射弩、陀螺、马术、摔跤、民族健身操舞等全民健身活动。推动足球、篮球、排球普及化开展。引导社区、村寨等基层群众广泛开展符合实际的体育健身活动。

       (十七)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力度。常态化组织开展科学健身宣传,创新形式和渠道开展体育健身科普活动。加强体质测试平台建设。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大科学健身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支持引导并协同媒体设置专栏、专题板块、固定时段普及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生活方式。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直过民族”体育科学健身的宣传指导,提高全社会对科学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提升运动健身效果,提升体育的社会影响力。

       (十八)加快发展青少年体育。把青少年体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提高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水平。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探索青少年体育社会辅导员队伍培育机制,推进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青少年体育科学化水平。加强部门协同,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在部分州市推行体育公共设施向学生免费开放的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引导青少年广泛开展体育运动。争取各地政府把青少年体育评价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省级体育经费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投入,各地原则上用于青少年体育的经费不低于体育经费总量的25%。

       (十九)做好特殊人群体育工作。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加强指导并全面发挥全省各级老年体协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确保全省老年体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到“十三五”末,州(市)县级城市普遍建有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居委会)老年体育活动场所和组织网络建设有明显改善,全省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老年人比例达到55%以上。关注妇女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素质提升。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加大残疾人无障碍运动和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支持残疾人竞技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公共设施对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免费开放,搭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体育运动和健身平台,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二十)进一步推进体育精准扶贫。创新体育扶贫工作的方式和组织形式,推进体育精准扶贫。“十三五”期间,“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与省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结合,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实施体育扶贫攻坚,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努力。贯彻省委省政府“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要求,加大省体育局系统挂县包村帮户力度,为体育精准扶贫示范带动。
 

       五、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二十一)以改革创新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接国家竞技体育发展要求,发挥竞技体育对体育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社会价值,坚持“发展优势,强化实力,培育特色”工作方向,按照云南竞技体育发展务虚会精神和2016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部署,以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和提高竞技体育项目管训水平共“六个一批”整体发展思路,创新观念,消除障碍,依靠改革破解云南竞技体育发展瓶颈制约,实现云南竞技体育的新发展、新跨越。

       (二十二)全面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综合评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突出强化优势项目,恢复新建参与率高的项目,调整淘汰薄弱项目,全面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重点发展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体育项目,提高项目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要求,对接“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打造云南冰雪短道速滑项目,力争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省新的夺牌点。

       (二十三)切实提高项目管训水平。提高竞技体育项目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资源的利用率,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和重新布局,理顺主体,同质归类,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竞技体育项目管理和训练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十四)改革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以省州联办“一州市一精品”为推动,在统筹基础上,体育发展建设资金重点向实绩突出、特色鲜明、引领发展、服务全局的州市、体育基地和体育项目倾斜,以政策激励为驱动,激发提高竞技水平的内在动力。改革省级运动会赛制,畅通省、州市运动员双向流动渠道,鼓励州市积极输送优秀运动员,建立输送运动员补助机制,促进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和快速成长。建立权责对等的竞技体育动力机制,完善各训练单位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奖惩体系,切实提高训练单位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五)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及组织工作。牢固树立为国、为省争光意识,以“精心组织、责任驱动、强化考核、加强管理”为手段,进一步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符合运动项目的训练管理团队,提升管训质量。贯彻《反兴奋剂条例》,强化做好备战参赛及各类运动会的反兴奋剂工作,狠抓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备战和参赛组织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云南运动员参加国内外赛事并取得奖牌,争取申办一次全国性综合运动会,为云南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振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宣传云南,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

       (二十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扩大青少年运动员在训规模,重视县级青少年训练工作。完善公益性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体育、教育部门联办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搭建省级青少年竞赛活动平台。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水平测试机制,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科结合与科学选材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青少年体育训练选材、培养、竞赛、输送与专业队伍需求、选拔、训练、成才一条龙衔接。

       (二十七)加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为目标,努力适应体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体教结合,深化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硬件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教学、训练、科研、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学历提升平台,发挥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撑和统领作用。支持学院创新模式积极组建足球学院。支持学院争创“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把学院打造成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技能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和应用体育研究高地。
 

       六、培育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增长

       (二十八)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创建体系,建立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及管理制度,筹建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统筹规划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突出体育产业的“绿色、低碳、环保”特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体育和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高原体育基地训练赛事服务业和体育彩票业等优势产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促进体育产业形成聚集辐射和上下游延伸。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建设模式,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体育产业,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建设运营体育场馆设施,提供多元体育服务,由政府办体育逐步向社会办体育转变。充分利用我省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并抓住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内联外接等方式,吸引一批国内外体育产业向云南转移。围绕全省“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定位,与新型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规划紧密衔接,支持各地结合资源禀赋特色发展,形成体育产业“一地一品”、协作共建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支持云南本土体育企业、行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服务,鼓励和吸引外资外商投资本省体育产业,助推云南经济发展。

       (二十九)培育多元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合理配置资源,打造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对接市场,培育以体育竞赛为龙头的体育旅游业、以户外运动为支撑的康体休闲业、以高原体育基地为重点的体育服务业、以“互联网+体育”为引领的体育传媒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滇系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拓展体育会展、体育康复、体育养老、体育影视、体育广告等新业态,创立形成与体育融合发展的生态产品和低碳项目。促进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培育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各类体育组织、体育赛事依法开发其专有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

       (三十)积极引导体育消费。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所涉及的有关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优惠扶持政策,扩大体育基础设施和服务产品项目对城乡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体育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进医保卡体育健身消费细化政策出台和落实。引导“互联网+体育”,鼓励和扶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和体育电商交易平台建设。推动体育用品生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大型体育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扶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和各类主题APP、媒体平台等方式,丰富体育消费产品供给,引导和促进体育消费,全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体育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促进发展。

       (三十一)巩固拓展体育彩票工作。研究我省体育彩票市场发展规律,健全销售管理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彩票公益金使用监管,提高使用效益,提升公益形象,促进我省体育彩票业健康持续发展。推进适合云南区域销售的彩票游戏研发,创新彩票销售渠道和模式,满足不同群体购彩体验。支持瑞丽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型彩票。
 

       七、实施科教兴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二)重视体育科研和成果转化。整合和优化高原体育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课题研究、合作研发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完善以云南重点特色体育项目科技攻关为主的包括训练技术技能改良、运动周期研究以及辅助训练仪器研发等多位一体的科研创新驱动机制,为提升我省竞技体育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和科研服务。支持鼓励各体育训练基地、运动队与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有关高校体育科研机构合作,围绕我省优势竞技项目和潜优势运动项目,打造训科结合的体育科技服务平台。以群众科学健身需求为导向,发挥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市场参与、市场化运作,努力推动全民健身科研成果普及、推广。发挥企业在体育产品研发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扶持企业承担和参与科技研发。以体育科技成果展示会等形式,搭建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经贸和服务平台。

       (三十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合体育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新载体为聚集核心,建设体育工作智库,为云南体育发展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动云南体育发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打造一支掌握现代运动规律、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具备前沿训练理念和实战经验、能满足优秀运动队和青少年体育训练需要的优秀教练员队伍和符合各类赛事需要的优秀裁判员队伍。加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体育产业人才。积极开展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全方位落实高危体育项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全省各级体育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新常态下组织领导和谋划体育工作的能力水平,推进体育管理干部基础数据库建设,保证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和平台建设,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和学历提升常态化,为运动员提升素质、转岗、就业、发展提供保障。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运动队、教练员、领队、文化课教师和管理人员考核范围。会同教育部门加强各公办体育职业学校、中等体育学校、少年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各级体校文化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国民教育管理序列。以体育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学历梯次化提升为着力点,推动形成省本级在役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学历提升机制,探索建立运动员从各级体校到高等(专、本科)院校文化教育和学历提升通道,推动运动员保障工作重心从物质激励、福利保障等基础层面向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转变,为全省运动员文化教育作出示范。全面开展运动员职业意识养成教育、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工作,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和退役安置以及就业、就学、创业等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退役运动员积极从事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学校体育教学、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
 

       八、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扩大体育对外交流

       (三十五)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实施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扶持和引导体育文艺创作。加快推进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扶持打造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挖掘整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历史,推进云南体育展示平台建设,提炼形成以民族体育文化为核心的云南特色体育精神,提升民族体育文化对体育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力和聚合力,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三十六)加强体育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体育宣传工作,为云南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认识谋划体育宣传工作,推动体育宣传工作为云南“三个定位”战略发展服务。把握体育宣传的主动权,规范信息发布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传递体育发展正能量。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展体育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完善省、州(市)联动宣传机制,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时效。 

       (三十七)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坚持体育开放发展理念,努力打造西部地区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和发展新高地。依托云南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世界体育大国、强国在体育人才、体育训练、赛事合作以及高原体育学术研究与交流,努力把云南建设成区域性国际高原体育训练及赛事举办基地和国际高原体育科研中心,全面深化与国际体育的交流合作,实现体育外延发展,促进云南体育融入国际化体育发展轨道。发挥体育对外交往灵活性和民间性的独特优势,主动融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战略,以打造“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足球公开邀请赛”、“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汽车拉力赛”等区域性国际化精品赛会为重要平台,激发扩大各沿边地区和口岸城市体育赛会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云南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在体育、旅游、文化、教育、商贸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合作,使“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作用更加凸显,以体育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服务云南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总体战略,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九、推进依法治体,提升体育的法治化水平

       (三十八)深入推进依法治体。做好《云南省全民健身条例》、《云南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条例》等修订工作。强化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体育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提升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职权的规范化,提高依法治体能力和水平。推进云南地方性体育政策法规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体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管理,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十九)广泛开展体育法治宣传教育。研制出台云南体育法治宣传教育“七五”规划,加强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营造体育系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的体育法治意识,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

       (四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绩问效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督查,保证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完成。建立健全体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省体育发展。全省各级体育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体育发展的责任,把握机遇,靠前站位,主动有为、趁势而为,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增大体育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份量,加大对体育发展的经费投入。

       (四十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和各直属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建立任务倒逼机制和评估机制,在2018年初和2020年末,对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发展任务开展期中、期末绩效评估,确保“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和各项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四十二)加强体育系统自身建设,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贯彻“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突出“两个责任”落实,统筹抓好体育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组织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体育系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提高各级领班子组织领导体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体育系统行风建设和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云南省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加强赛风赛纪和体育行风建设,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发生,为全省体育实现“十三五”各项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上一篇:云南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
下一篇:云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