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云政办发〔2016〕142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各级党委、政府等相关单位更好的理解该规划的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落实工作,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加快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着力增强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活力。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推动沿边地区联动内外、协作发展,提升开放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完善我省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格局。据此,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10章,共33节,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
规划范围为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8个边境州市的25个边境县市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二)开放基础与发展背景
《规划》肯定了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从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开发开放的基础条件出发,分析了区位优势、人文、合作基础、交通、经济等发展现状;指明了经济带发展的新优势、新机遇、新支撑、新支持以及制约因素。明确了推动沿边开放经济带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推进睦邻安邻富邻、完善云南省“11236”发展空间布局、推进沿边脱贫攻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边境管理联防联控以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体要求
《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出发,具体如下:
1.发展思路
《规划》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扩大沿边开放为主线,以推进协同发展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内外联通、纵横连接,比较优势,统筹协调,完善功能,稳边安边,绿色发展,在联动廊带和区域协同中培育形成我省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带,推动实现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2.发展原则
《规划》明确了“坚持合理分工,促进协同发展”,“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享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4条发展原则。
3.发展定位
《规划》明确了要将沿边开放经济带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内外统筹、区域协调的经济增长带,我国西南边境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睦邻安邻富邻的友好合作示范带。
4.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济带综合实力有较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2300亿元以上;沿边城镇加快发展,经济带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及对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的影响带动力显著增强;边境干线公路基本贯通,沿边铁路加快推进,玉磨、大瑞铁路基本建成,临沧-清水河、大瑞铁路接轨至腾冲铁路开工建设,国际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开放窗口作用逐步显现,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瑞丽、河口、磨憨、孟定等重点口岸进出口额及人员、车辆迅猛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展望2030年,国际运输通道全面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边境城镇(市)开放发展更具活力,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内外联动、要素集聚、特色突出、互利共赢、和谐安宁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全面建成,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带。
(四)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构建瑞丽、勐腊(磨憨)、河口三个重点地区引领带动,边境城市(镇)联动协同的空间格局。即突出缅、老、越三个对外开放战略方向,以瑞丽、勐腊(磨憨)、河口为重点,依托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城市(镇),完善提升开放发展平台功能,在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开放门户和引领带动作用;依托边境公路干线,强化三个重点地区与其他边境县市间的联系互动,推动沿边地区联动协同发展。
(五)主要任务
1.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围绕提升开放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确了交通、能源、水利、能源与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交通方面重点考虑连接边境县市的边境干线公路及铁路贯通工程、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境内段建设以及与广西、四川、西藏等临近省区连通的省际通道建设。
2.发展壮大沿边特色产业。立足边境地区以限制开发区为主的客观实际,着眼发挥沿边比较优势、配套服务内陆地区走向南亚东南亚,提出了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沿边金融、对外贸易及电子商务)、重点优势工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电子信息)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以夯实经济带发展的产业基础。
3.建设边境特色多元城镇体系。立足于建设开放发展的综合性载体、打造走向周边的基地,提出以边境城市、口岸城镇、沿边特色城镇为重点,着力优化沿边城镇布局、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强化城镇经济与社会功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镇体系。其中,特别强调要突出瑞丽、勐腊(磨憨)、河口三个重点。
4.建设合作平台与完善合作机制。立足于打造深化内外合作、促进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出加快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合作功能区建设,形成推动经济带发展、服务面向周边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立足于发挥边境地区在密切周边交流合作中的独特作用,提出了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提升与区域互动合作水平等任务。
5.改善民生与夯实辐射周边的社会基础。立足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境繁荣稳定,打造睦邻安邻富邻合作示范带,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与国际合作、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维护边境安全安宁等重点任务。
6.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方面。立足于建设我国西南边境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突出生态文明与联防联控,提出了巩固生态屏障、加强环境治理、促进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等重点任务。
(六)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方面,提出了“优先将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投资计划,提高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取消困难地区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或地区给予贴息支持或免征关税或适当补助的政策优惠”等财税政策;提出了“扶持沿边地区符合产业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支持在沿边重点地区优先布局国际产能合作的项目,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审批、人员雇佣方面予以倾斜”等产业扶持政策;提出了“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向沿边重点地区服务业企业倾斜”、“对涉及配额及进口许可管理的资源类商品,积极争取国家在配额分配和进口许可证办理方面给予倾斜”等经贸政策;提出了“沿边地区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双向贷款业务,扩大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推进构建信用再担保体系,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等金融政策;提出了“对沿边地区的机构设置、编制及分配等给予倾斜支持”、“在人员待遇、培养培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到沿边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等人才政策。
机制保障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监督评估以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经济带建设。更加强调通过促进要素流动便利化、推进开发开放试验、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等创新措施完善适应沿边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